际华新闻-凯发k8一触即发

际华3502: 铭记历史 继承精神 向抗美援朝英雄致敬
作者: 际华3502公司 焦会利 郭晓庆
发布时间: 2020-10-22
       10月17日,际华3502公司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转送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陈华勋老人的手中,这份礼物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制并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陈华勋老人说:“国家需要我,我就上前线。我只是尽了我该尽的义务,国家却从来没有忘记我,我们会一直感念党恩、国恩。”
       现年84岁的陈华勋老人,在70年前出国征战的时候年仅14岁,14岁的稚嫩少年怀揣报效祖国的家国之志,以“国家需要我,我就上前线”的质朴心愿投入到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决战中,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当问及老人当初在朝鲜战场上经历了哪些艰苦卓越的战争以及个人感受的时候,老人连连摆手说,没什么,没什么可说的。
       谈及国家和党,永葆感恩之心,谈及自己却没什么可说的,这就是低调朴实的老一辈革命前辈的英雄本色。他和他们一代人,在保家卫国以及抗美援朝的历次战争中,忘记了自己作为子女、父母或家庭顶梁柱的责任,家国为重,冒着枪林弹雨,一次次冲锋陷阵;在和平年代,他和他们一代人带着伤残的身体复原回乡,服从国家需要和组织安排,投身祖国复兴建设中,或乡间务农、或讲台育人、或机杼前做好军需物资保障,依然将光和热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陈华勋老人回国后,就成为一名普通的军需工人,放下枪支拿起针线,在3502工厂继续为国家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据统计,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志愿军复员转业后,在际华3502公司工作的共有6人,现在依然健在的就只有陈华勋老人一人了。说起来,际华3502公司和抗美援朝的渊源颇深。抗美援朝时期,3502军需工人们加班加点为志愿军赶制棉衣裤。据厂志记载:全厂职工每天工作12小时,于1950年9月13日提前17天完成了61480套的紧急任务。尔后,于1951年在总任务超过生产能力60%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志愿军20万套春装和冬装的生产任务,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前线。工厂第一代军需工人大多已故去,无法想象这简单的描述中会有多少感人的故事,但是毫无疑问,当时3502的军需被装生产已经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502公司当年迁厂与抗美援朝战争也密切相关。熟悉抗美援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志愿军被冻伤致残的很多,甚至因为伏击埋伏被冻死在阵地上,参战将帅们对“现代战争就是在打后勤”有着痛彻心扉的认识。1952年,朝鲜战争僵持不下,针对志愿军后勤运输的“空中绞杀战”让我方蒙受着巨大的损失。在战场和谈判桌上,传出了敌方欲把战火燃向中国大陆的声音。出于战备的考虑,根据中央军委战略部署,当时的华北军区军需生产部、营房管理部决定将位于沿海港口城市的天津被服厂迁移到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井陉县。从当初选址“备战”眼光看,微水镇颇具优势:地处山区,却是正太铁路的一个重点车站,离交通枢纽石家庄40余公里,接近华北平原产棉区,便于生产、运输、隐蔽。靠近绵河,有生产生活用水;靠近微水发电厂,有充足的动力能源……际华3502公司的老一辈军需工人中很多人是战争年代的革命战士,拿起枪冲锋陷阵,放下枪裁衣缝裤,边战争边生产,俨然是军队的重要部分;工厂的迁移和人员合并等重大战略调整,也与抗美援朝战争息息相关,所以说,际华3502公司与国家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渊源颇深。
       历史沉淀、作风传承,际华3502公司代代军需工人在继承和发扬中逐渐将“军工精神”总结演变为“创业奉献、攻坚克难、忠诚担当”的精神,在新时代为国家国防建设和应急医疗保障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后,3502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向抗美援朝以及其他革命英雄致敬和学习,不忘来时路,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1/18 14:55:3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