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华新闻-凯发k8一触即发

​际华3542公司:活跃在生产一线的红色身影
作者: 周玉华
发布时间: 2019-11-12
       “不忘初心,生产线上见行动;牢记使命,困难面前我最行。”际华3542公司后纺党支部的党员们牢记初心和使命,在现场改善、设备改造、难点攻关中奉献力量和智慧,使党徽在每个角落闪光。
       现场改善中的“红色音符”。“下午17:30,所有白班党员到络筒工序义务劳动。”还不到集结时间,支部党员们都已经来到劳动现场。络筒教练工、共产党员冷红艳早早准备好清洁球和抹布,党小组长王宗凤把水桶打满了水,大家迅速投入到劳动之中。他们先用湿抹布把全自动车尾的地面浸湿,然后用清洁球仔细擦拭地面上残留的油渍和污垢,最后再用半干抹布把水渍清理干净。半个小时过后,络筒工序全自动区域地面旧貌换新颜,党员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生产现场的焕然一新,受到挡车工的一致好评。
       设备改造中的“红色团队”。“为减少飞花,能否将并纱机张力碗橡胶毡垫改成毛毡的?”“用塑料片做成红色提示牌放在返筒机台负压风口,不就能预防双纱了吗?”在后纺车间有这样一个爱思考的团队,他们在队长邱力的带领下,针对影响质量和效率的因素积极探索好方法,谋求新途径,彻底解决短板和弊病。邱力、赵红军对返筒机的管座尺寸进行调整,增加了返筒品种的适应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挡车工的劳动强度;乔学改、王清波用自制的铁制安全筘代替苏拉倍捻机上的塑料安全筘,大大提高了设备安全性能……1-10月份,这个团队共提出合理化改善提案11条,在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的同时,共节约费用5万余元。
       难点攻关中“红色身影”。11月1日下午5:00,在纺纱生产技术部的指导下,细纱设备、运转齐上阵,全力完成包芯纱样品在细纱机的打样任务。共产党员姚宗清、邱书琴登上高架凳,把设备人员牵下来的氨纶丝进一步牵引,绕进第二组导纱钩固定在张力调节片内。党员赵丽、艾光玉等人把粗纱穿好生上头之后,再把氨纶丝绕进第三、第四组导纱钩,通过上皮辊、导丝轮,让丝与纱条紧密抱合。他们像呵护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地侍弄着这些“宝贝”,一不小心,异常结实的纱线就把手指勒出一道血口子。在这些困难面前,他们没有任何怨言,全然忘记了下班时间,直到晚上八点车子开齐开顺,他们才离开岗位。
       “用最好的态度完成最难的工作,用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价值。”后纺党支部的党员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积极进取,用责任和担当在生产一线留下一道道红色的印记。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1/18 14:55:4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