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华3542公司:改善“连环计” 精益见效益
作者:
周玉华
发布时间:
2019-10-15
在际华3542公司开展的精益管理活动中,该公司后纺车间员工把“精益改善十大原则”入脑入心入行,通过全员参与,持续改善,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使包装成本下降了24.5%。
旧物新用途
一直以来,后纺车间络筒工序生产的筒纱都是采用编织袋打包,特殊品种会加隔板和内膜网套,包装程序复杂,在搬运过程中还容易造成筒纱磨烂。为此,车间将长期闲置的缠绕包装机挪到络筒包装现场进行再利用,收筒工在机台上直接把筒纱按规定层数码放整齐后用液压车送到包装工段,自用纱直接推到后工序使用,外售纱经过包装机对筒纱缠绕裹包后发货。这种新型的托盘包装方式有利于产品防护,减少搬运碰撞,更减轻了收筒工、打包工的劳动强度。实行托盘包装后,包装工段和轮班收筒工共减少用工四人,人员分流后,缓解了车间用工紧张的局面。
创新再改善
实行托盘包装之后,为方便管理和使用,车间重新整合资源,将打包间和纱库合二为一。随着包装“地盘”的扩张,筒纱容量不断增大,最多时存放五十余个品种的筒纱,品种多、管色杂,即使现场摆放的再整齐,在使用时仍然需要一垛一垛地去查找,费时又费力。
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络筒技术员王宗凤精心设计,量身绘制了“包装现场平面图”——每行每列筒纱的品种名称、管色、定长标注得清清楚楚,并摆放了对应的管色,更加方便本工序收筒工和后工序领纱工识别。“包装现场平面图”如同一部“导航仪”,提升了现场目视化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
废物再利用
实行托盘包装之后,如何减少外售纱托盘回收和托盘开支成了新的难题。车间又在托盘改造上做起了文章。络筒保全工王小珑把旧包装箱拆下来的木条、木块经过拼接后按照标准托盘的尺寸进行组装,第一批十个方方正正的托盘制作完成后得到了用户的认可。随后,托盘制作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在队长乔学改的带领下,保全一队的队员们和王小珑一起,在完成份内工作之时见缝插针,从选材、下料再到组装,大家的动作在摸索中逐渐变得熟练,与真木工相比毫不逊色。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68个自制的木托盘交付使用,此项改造节约包装成本14000元。
“改善是无限的”,后纺车间通过改善“连环计”,使络筒包装成本大大降低,真正实现精益之处见效益。
旧物新用途
一直以来,后纺车间络筒工序生产的筒纱都是采用编织袋打包,特殊品种会加隔板和内膜网套,包装程序复杂,在搬运过程中还容易造成筒纱磨烂。为此,车间将长期闲置的缠绕包装机挪到络筒包装现场进行再利用,收筒工在机台上直接把筒纱按规定层数码放整齐后用液压车送到包装工段,自用纱直接推到后工序使用,外售纱经过包装机对筒纱缠绕裹包后发货。这种新型的托盘包装方式有利于产品防护,减少搬运碰撞,更减轻了收筒工、打包工的劳动强度。实行托盘包装后,包装工段和轮班收筒工共减少用工四人,人员分流后,缓解了车间用工紧张的局面。
创新再改善
实行托盘包装之后,为方便管理和使用,车间重新整合资源,将打包间和纱库合二为一。随着包装“地盘”的扩张,筒纱容量不断增大,最多时存放五十余个品种的筒纱,品种多、管色杂,即使现场摆放的再整齐,在使用时仍然需要一垛一垛地去查找,费时又费力。
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络筒技术员王宗凤精心设计,量身绘制了“包装现场平面图”——每行每列筒纱的品种名称、管色、定长标注得清清楚楚,并摆放了对应的管色,更加方便本工序收筒工和后工序领纱工识别。“包装现场平面图”如同一部“导航仪”,提升了现场目视化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
废物再利用
实行托盘包装之后,如何减少外售纱托盘回收和托盘开支成了新的难题。车间又在托盘改造上做起了文章。络筒保全工王小珑把旧包装箱拆下来的木条、木块经过拼接后按照标准托盘的尺寸进行组装,第一批十个方方正正的托盘制作完成后得到了用户的认可。随后,托盘制作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在队长乔学改的带领下,保全一队的队员们和王小珑一起,在完成份内工作之时见缝插针,从选材、下料再到组装,大家的动作在摸索中逐渐变得熟练,与真木工相比毫不逊色。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68个自制的木托盘交付使用,此项改造节约包装成本14000元。
“改善是无限的”,后纺车间通过改善“连环计”,使络筒包装成本大大降低,真正实现精益之处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