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华3506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激发职工创新热情
作者:
际华3506公司 王春华 刘超
发布时间:
2019-04-28
际华3506公司持续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把创新工作室作为激发职工活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来抓,为发挥职工聪明才智搭建了舞台,满足了企业发展和职工成才的需求,实现了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的最大结合。目前公司共有两个以职工劳模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彭小云创新工作室、胡萍创新工作室。彭小云创新工作室由武汉市劳动模范彭小云、湖北省劳模吴霞、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云、武汉市优秀共青团员杨萍、公司党员标兵万革珍、公司服装设备室技师瞿公利、助理技师章建桥等18名服装制作技术骨干组成。胡萍创新工作室由公司服装技术处优秀技术人员组成,有曾荣获2015年度新兴际华集团劳动模范胡萍,新兴际华集团“十一五”期间劳动模范、武汉市技术能手程翠霞,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市技术能手刘小宝,武汉市技术能手朱幼玲,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刘康等共13人。


职工创新工作室围绕公司生产经营中心,针对生产技术、工艺中的难点与问题,及时进行技术研究与攻关;充分发挥工作室团队的技术优势,带徒传技,培养更多的技术能手;积极创新,不定期展开技术攻关活动,确保生产进度的顺利实施。工作室不仅受到一线职工的欢迎,也为基层及时有效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瓶颈问题拓宽了渠道。
创新工作室主要开展以下3项工作:
一、组织创新工作室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明确目标任务,围绕生产中影响产量、质量的各类难点、疑点问题,组织质量管理人员开展技术攻关、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质增效。及时了解和掌握服装制造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等技术情报,摸索出先进的操作方法。围绕新工艺攻关项目开展交流、研讨、合理化建议等活动,集思广益,培养集体凝聚力,形成富有战斗力的团队。为了实现技术革新、技术攻关专门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交流群,更好的方便大家解决工作的困难和交流。
二、通过名师带徒见成效。创新工作室汇集缝纫工段最优秀操作工,他们在生产上是行家里手,在操作技术上堪称一流。为了培养更多综合能力强的职工,采取名师带徒弟方式结对帮教,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将先进的操作方法传授给广大员工。徒弟出师后,又分部到生产工段带徒或培训新人,达到以点带面,逐步培养技术能手的目的。彭小云带的徒弟秦红莉在技术上突飞猛进,已经能够独立在流水线上推活;劳模吴霞牵手徒弟肖静容,师徒双双进步,吴霞2018年荣获“湖北省劳模”称号,徒弟获得“武汉市优秀农民工”称号;武汉市五一奖章获得者杨云所带的徒弟杨萍,上手快,接受能力强,在较短的时间掌握了缝纫技能,在一批学员中脱颖而出,荣获武汉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设备技师瞿公利和章建桥师傅,在工作室这个平台里,围绕生产进行小改小革共10余项,多次荣获公司科技创新奖项。程翠霞和刘康牵手结对,师傅耐心帮教,徒弟虚心学习,经过一年的帮教,徒弟刘康进步较快,现在已经能够独立操作排版,成为考料组的骨干。程翠霞和徒弟一起开拓工作思路,打破了过去单一的人工考料方式,利用cad电脑打板程序考料,做到人工考料与电脑打板相结合,既节约了人员,降低了人工费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应了小批量生产,保证了公司生产的正常运转和质量的稳定。考料组由过去7人,减少到目前的3人,全年节约人工费用近14万元,全年节约材料费近百万元。
三、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发挥小改小革为后期各生产品种产品的制作打好基础。彭小云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瞿公利和章建桥两位师傅,想方设法为生产服务,共进行各种技术攻关20余项,获得发明专2项,新型实用专利10项。他们在车间调试某产品翻领和坐领模板行线工艺制作,经过多次试验操作及时完成,为后期该产品顺利生产提供了保障。
际华3506公司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坚持过程管理,以解决现场实际为突破口,以实用为原则,逐步扩大创新团队,以职工为创新主体,当一些职工有创新的想法和初步的试验时,公司全力支持,给予帮助,宽容失败,鼓励职工不断实践。公司明确“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意义,不断转变创新观念、完善创新机制、增强创新活力,将“职工创新工作室”不断打造成职工创新创造、成果转化的“工作站”,职工学习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创新能力的“加油站”和开展技术协作活动的“职工之家”
创新工作室主要开展以下3项工作:
一、组织创新工作室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明确目标任务,围绕生产中影响产量、质量的各类难点、疑点问题,组织质量管理人员开展技术攻关、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质增效。及时了解和掌握服装制造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等技术情报,摸索出先进的操作方法。围绕新工艺攻关项目开展交流、研讨、合理化建议等活动,集思广益,培养集体凝聚力,形成富有战斗力的团队。为了实现技术革新、技术攻关专门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交流群,更好的方便大家解决工作的困难和交流。
二、通过名师带徒见成效。创新工作室汇集缝纫工段最优秀操作工,他们在生产上是行家里手,在操作技术上堪称一流。为了培养更多综合能力强的职工,采取名师带徒弟方式结对帮教,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将先进的操作方法传授给广大员工。徒弟出师后,又分部到生产工段带徒或培训新人,达到以点带面,逐步培养技术能手的目的。彭小云带的徒弟秦红莉在技术上突飞猛进,已经能够独立在流水线上推活;劳模吴霞牵手徒弟肖静容,师徒双双进步,吴霞2018年荣获“湖北省劳模”称号,徒弟获得“武汉市优秀农民工”称号;武汉市五一奖章获得者杨云所带的徒弟杨萍,上手快,接受能力强,在较短的时间掌握了缝纫技能,在一批学员中脱颖而出,荣获武汉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设备技师瞿公利和章建桥师傅,在工作室这个平台里,围绕生产进行小改小革共10余项,多次荣获公司科技创新奖项。程翠霞和刘康牵手结对,师傅耐心帮教,徒弟虚心学习,经过一年的帮教,徒弟刘康进步较快,现在已经能够独立操作排版,成为考料组的骨干。程翠霞和徒弟一起开拓工作思路,打破了过去单一的人工考料方式,利用cad电脑打板程序考料,做到人工考料与电脑打板相结合,既节约了人员,降低了人工费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应了小批量生产,保证了公司生产的正常运转和质量的稳定。考料组由过去7人,减少到目前的3人,全年节约人工费用近14万元,全年节约材料费近百万元。
三、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发挥小改小革为后期各生产品种产品的制作打好基础。彭小云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瞿公利和章建桥两位师傅,想方设法为生产服务,共进行各种技术攻关20余项,获得发明专2项,新型实用专利10项。他们在车间调试某产品翻领和坐领模板行线工艺制作,经过多次试验操作及时完成,为后期该产品顺利生产提供了保障。
际华3506公司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坚持过程管理,以解决现场实际为突破口,以实用为原则,逐步扩大创新团队,以职工为创新主体,当一些职工有创新的想法和初步的试验时,公司全力支持,给予帮助,宽容失败,鼓励职工不断实践。公司明确“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意义,不断转变创新观念、完善创新机制、增强创新活力,将“职工创新工作室”不断打造成职工创新创造、成果转化的“工作站”,职工学习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创新能力的“加油站”和开展技术协作活动的“职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