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华新闻-凯发k8一触即发

际华3542: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春天”
作者: 际华3542公司 郭红霞
发布时间: 2018-04-02
       “厉害了!劳模!你的徒弟朱艳红单项操作成绩100.67分,比去年整整多了 3.66分;肖雪莲生10根头只用了26.2秒,进步真大……”春暖花开,捷报频传,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唐玲玲劳模创新工作室”精心孕育的选手在春季操作运动会的东风中展露芳华。
       言传身教显神威。“平时工作中要善于发现操作中的薄弱环节,找准短板,对症下药。”唐玲玲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为了提高车间整体操作水平,她在日常工作中,重点把操作不理想的新工和“传承大工匠”吴娟、“操作能手”王银艳等技术优异的员工集中在一起,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劳模创新工作室定期组织成员学习“充电”,开展技术交流,再到生产现场做到一对一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员工存在的操作问题逐一击破。操作能手把自己一身本领,悉数传授给大家,不仅提高了个人的操作水平,而且轮班的整体操作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以前我只能挡8台车,多亏了王师傅带我,现在我挡12台车都驾轻就熟。这不,这个月的工资涨了,更定下心在这里好好干了!”新员工刘字英打趣地说。
       精益求精练技术。“每次接头的时候,要注意引纱的长度,不要太长,太长就会影响速度,好好练习,下午我再来测定。”为了提高车间整体操作水平,唐玲玲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坚持每天两次给种子选手和操作较差的员工测定,然后让种子选手通过结对子、观摩表演等形式言传身教,把她们的热情干劲和不服输的劲头感染到每一位选手。“吴坤,递头时大拇指贴近笛管,对准须条,只要没有空头,时间一定会达标。”“什么是三先三后?你是怎么执行的?”她们一边手把手帮教操作技术,一边检查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做到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边学边考,最终达到技术提升、质量提升、效率提升的目的。3月份不仅春运会上硕果累累,车间的产质量指标也得到大幅提升,实现首季开门红。
       悉心关爱解心结。“肖雪莲!你这几天怎么没上班?是家里有什么困难吗?”“没有师傅,就是上班一个多月了,我的看台一直没有别人的多,而且一个班忙得晕头转向,机台看得也不清爽,拖轮班小组的后退!我不想干了……”“这点困难就害怕了!你作为一位孩子的母亲,就是这样给小孩做榜样的!如果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不上学了,你会怎么想?”“困难只是暂时的,没有谁的操作技术能做到一步登天,只要你好好练习,三个月之后一定能独当一面……”经过唐玲玲一番循循善诱的鼓励,肖雪莲再次回到了岗位上,她放下思想包袱,苦练技术,技能水平不断提升。这不!刚一年过去,她已经在操作运动上展露锋芒!
       “修己治人之道;授业,谓古文六艺之业;解惑,谓解此二者之惑。”这是曾国藩关于师徒关系的一番论述。师徒之间,既是技艺、学识的传输,也是为人、品德的授受。劳模创新工作室注重实效的技术传承,以及具有特色的精心帮教,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的最大结合,把劳模精神逐步转化为企业职工共同的精神财富。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1/18 14:55:5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