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驰援九寨沟
作者:
际华3537公司 董子莘
发布时间:
2017-08-22
8月8日,九寨沟地震发生后,集团公司快速做出响应,启动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机制,做了应急动员,及时与地震中心取得联系,责成川渝属地四家企业及临近三家企业立即做好救灾物资准备工作,按地方应急办统一调度参与救援。
接到集团公司统一调度指挥,际华3537公司积极组织一批帐篷、睡袋,于8月9日晚12点连夜开始装车,由唐军带队押货,蔡亮、彭刚两位司机轮流开车,三人于10日凌晨4点发车,前往震中——九寨沟,送去我们的爱心。
10日中午一点多,熬过一通宵和一上午,三人仅在高速公路资中服务区吃了一碗面,又马不停蹄往前赶。他们通过自己的导航选择了一条最近的路:从贵阳出发直穿九寨震中到集团公司设在绵阳的指挥部汇合。抓紧时间,以最短的路线、最快的时间把救灾物资运输进去。后来才知道这样走有多危险,较为安全的路线应该是先从贵阳到绵阳,再进九寨沟。
常年在贵州跑运输的司机是非常自信的,因为贵州山路多,路况复杂,能在贵州开车就能在任何号称地形复杂的地方轻松驾驶,“但是这次,我们完全没有想到还有比贵州路况还差的地方,”曾经在云南当过防化兵的彭刚说,“尤其是九寨沟大门,就像刚打过仗的战场,现在的九寨沟已经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了。”
这期间,他们遇到了两个特别危险的路段,两次大余震、一次小余震,高海拔地区的寒冷、两天两夜只吃了两碗面和一碗稀饭等等情况。
“因为他们年轻,战斗力强。”在回答为什么选派他们三个人去完成任务时,负责车辆、人员安排的运输处调度员这样说。
10日晚10点多到达九寨震中,在大山顶上遇到第一个交通管制点。长途奔袭又饿,海拔3400米的山顶上又冷,由于出发时急,他们没有多备一件冲锋衣或者外衣。在管制点等待放行下来,有10多公里的危险路段,u型路,两边是陡坡,由两人下车负责观察前方两侧陡坡上是否有滑坡情况,边走边看指挥车子缓慢前行着。
紧接着遇到第一个危险路段:路面有地震滑坡落下的大石,临时在大石旁边抢通了一条绕开大石的弯路,路面被大石砸成驼峰状,我们10吨重的重型货车由于车身长,转急弯吃力,同时,路的左边是悬崖,右边是塌方,这时彭刚驾驶,立即减档加油,冲过前面小坡,但还是免不了挂了一次底盘。“如果说是开一个小型车来的话,货物堆高,重心上升,过这里有可能会翻车。”彭刚说。
这时,集团公司绵阳指挥部指示他们已经到达震中,前方预报还有余震,不要再前进,就近寻找开阔地避险休息,第二天再走。
车子终于在经过红岩林场时找到开阔地,三人准备在此休息一晚。“看到林场宿舍全部空了,心里一下凉了半截,”蔡亮说,当时感到孤单,又冷又饿。好在林场人员都被疏散到不远的开阔地,安排在帐篷里过夜,他们在那里找到了3个方便面充饥。
11日早上6点,按指挥部要求:不用赶去绵阳指挥部,直接将物资送到永和乡受灾点。
从红岩林场出来遇到了第二个交通管制点:甲蕃古城。也是第一个地震救援安置点,他们在这里一人吃了一碗稀饭,继续前进,前往永和乡。这一天再也没有吃过东西。
过完第二个交通管制点,遇到第二个危险路段:从林场下来过甘海子,由于主路无法修复,要绕行一公里土路,土路路面开裂,路基下沉,在这样的路上跑着,大家都提心吊胆,因为随时有可能会塌方翻车下去,手心里捏着一把汗。
去永和乡的路要从甘肃绕道到,集团公司指挥部派专人在他们前面带路,80多公里的路程,跑了近5个小时。特别是过一处便桥时,临时搭的便桥正好一车宽,没有多一分的宽度,考验驾驶员技术,同时还担心便桥不能承受大车的重量。
就这样,经过1300多公里的艰难跋涉,终于将公司捐赠的物质安全送到了永和乡受灾点,顺利完成公司交付的任务。
“去往灾区,大家互相都不用多问,都知道是来救援、运送物资的,有什么困难都热心帮助,热心解答,特别是遇到许多专业救援队。”胖胖的唐军说:“我们的司机是第一次去往地震灾区,对所有情况都不熟悉,没有经验,当遇到中国国际救援队进行询问的时候,救援队详细、耐心地向我们介绍哪里有危险,应该要怎么通过,要怎样保护好自己,使我们心里有了底。”
“我们是外省车辆最早进入九寨沟的,当完成运输任务往回返时,感到特别轻松,看到一路上源源不断的车辆往九寨沟开进的时候,强烈感觉到国家强大,我们中国人非常团结。”三人中最年轻的蔡亮说,感动和自豪溢于言表。
“一切都是为了灾区人民!我们做的这点事其实不算啥。一路上公司领导一直和我们通电话,关心我们的安危,我们并不害怕。”
是呀,“为了灾区人民”,就这简单的几个字,他们日夜兼程,即使又冷又饿,逆行的身影却是那么顽强,使我们不由得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嘿,哥们儿,真棒!
接到集团公司统一调度指挥,际华3537公司积极组织一批帐篷、睡袋,于8月9日晚12点连夜开始装车,由唐军带队押货,蔡亮、彭刚两位司机轮流开车,三人于10日凌晨4点发车,前往震中——九寨沟,送去我们的爱心。
10日中午一点多,熬过一通宵和一上午,三人仅在高速公路资中服务区吃了一碗面,又马不停蹄往前赶。他们通过自己的导航选择了一条最近的路:从贵阳出发直穿九寨震中到集团公司设在绵阳的指挥部汇合。抓紧时间,以最短的路线、最快的时间把救灾物资运输进去。后来才知道这样走有多危险,较为安全的路线应该是先从贵阳到绵阳,再进九寨沟。
常年在贵州跑运输的司机是非常自信的,因为贵州山路多,路况复杂,能在贵州开车就能在任何号称地形复杂的地方轻松驾驶,“但是这次,我们完全没有想到还有比贵州路况还差的地方,”曾经在云南当过防化兵的彭刚说,“尤其是九寨沟大门,就像刚打过仗的战场,现在的九寨沟已经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了。”
这期间,他们遇到了两个特别危险的路段,两次大余震、一次小余震,高海拔地区的寒冷、两天两夜只吃了两碗面和一碗稀饭等等情况。
“因为他们年轻,战斗力强。”在回答为什么选派他们三个人去完成任务时,负责车辆、人员安排的运输处调度员这样说。
10日晚10点多到达九寨震中,在大山顶上遇到第一个交通管制点。长途奔袭又饿,海拔3400米的山顶上又冷,由于出发时急,他们没有多备一件冲锋衣或者外衣。在管制点等待放行下来,有10多公里的危险路段,u型路,两边是陡坡,由两人下车负责观察前方两侧陡坡上是否有滑坡情况,边走边看指挥车子缓慢前行着。
紧接着遇到第一个危险路段:路面有地震滑坡落下的大石,临时在大石旁边抢通了一条绕开大石的弯路,路面被大石砸成驼峰状,我们10吨重的重型货车由于车身长,转急弯吃力,同时,路的左边是悬崖,右边是塌方,这时彭刚驾驶,立即减档加油,冲过前面小坡,但还是免不了挂了一次底盘。“如果说是开一个小型车来的话,货物堆高,重心上升,过这里有可能会翻车。”彭刚说。
这时,集团公司绵阳指挥部指示他们已经到达震中,前方预报还有余震,不要再前进,就近寻找开阔地避险休息,第二天再走。
车子终于在经过红岩林场时找到开阔地,三人准备在此休息一晚。“看到林场宿舍全部空了,心里一下凉了半截,”蔡亮说,当时感到孤单,又冷又饿。好在林场人员都被疏散到不远的开阔地,安排在帐篷里过夜,他们在那里找到了3个方便面充饥。
11日早上6点,按指挥部要求:不用赶去绵阳指挥部,直接将物资送到永和乡受灾点。

过完第二个交通管制点,遇到第二个危险路段:从林场下来过甘海子,由于主路无法修复,要绕行一公里土路,土路路面开裂,路基下沉,在这样的路上跑着,大家都提心吊胆,因为随时有可能会塌方翻车下去,手心里捏着一把汗。
去永和乡的路要从甘肃绕道到,集团公司指挥部派专人在他们前面带路,80多公里的路程,跑了近5个小时。特别是过一处便桥时,临时搭的便桥正好一车宽,没有多一分的宽度,考验驾驶员技术,同时还担心便桥不能承受大车的重量。
就这样,经过1300多公里的艰难跋涉,终于将公司捐赠的物质安全送到了永和乡受灾点,顺利完成公司交付的任务。
“去往灾区,大家互相都不用多问,都知道是来救援、运送物资的,有什么困难都热心帮助,热心解答,特别是遇到许多专业救援队。”胖胖的唐军说:“我们的司机是第一次去往地震灾区,对所有情况都不熟悉,没有经验,当遇到中国国际救援队进行询问的时候,救援队详细、耐心地向我们介绍哪里有危险,应该要怎么通过,要怎样保护好自己,使我们心里有了底。”
“我们是外省车辆最早进入九寨沟的,当完成运输任务往回返时,感到特别轻松,看到一路上源源不断的车辆往九寨沟开进的时候,强烈感觉到国家强大,我们中国人非常团结。”三人中最年轻的蔡亮说,感动和自豪溢于言表。
“一切都是为了灾区人民!我们做的这点事其实不算啥。一路上公司领导一直和我们通电话,关心我们的安危,我们并不害怕。”
是呀,“为了灾区人民”,就这简单的几个字,他们日夜兼程,即使又冷又饿,逆行的身影却是那么顽强,使我们不由得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嘿,哥们儿,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