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排名
|
行政职务
|
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对项目的贡献(写出开展的具体的技术工作,并写明对哪项创新点作出了贡献)
|
郭 杰
|
1
|
执行董事
|
经济师
|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
全面主持本项目的整体技术研究、设备配套及产业化应用推广。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组建创新团队并创新性引进和创新水溶性聚酯浆料和低聚合度低醇解度浆料上浆技术等综合绿色制造技术,实现了高品质面料的生产,并且建立了超细旦纤维高紧度面料研发体系。并将该项成果积极推广应用,加快了企业的快速转型升级和产品架构调整。本人在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了80%的时间。国家标准《棉本色布》、《》论文等材料能证明。
|
柯贵珍
|
2
|
|
副教授
|
武汉纺织大学
|
在本项目研究中完成了超紧度复合面料生产中的绿色染整技术部分。采用环境友好的阳离子改性剂对棉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实现了棉织物对常见天然染料的染色,色牢度等级达到商业化应用的价值。扩大了棉织物可用天然染料的来源,采用超声波染色的方式实现了天然染料在棉织物上的节能染色,为超紧度复合面料的染整加工提供了凯发k8一触即发的技术支持。参与研发多功能超紧度复合面料,通过织物的复合和特定天然染料的选用,实现了超紧度复合面料的多功能化。本人在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了 50%的时间。《dyeing of cochineal
natural dye on cotton fabrics treated with oxidant and chitosan》等7篇学术论文等材料能证明。
|
陈春华
|
3
|
总经理
|
高级工程师
|
湖北山特莱新材料有限公司
|
在本项目研究中完成了超紧度复合面料生产中的无pva上浆技术研究。在研究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发泡型聚酯浆料的制备方法。项目产品与传统聚丙烯酸类浆料相比,有优异的粘着力,优良的成膜性,比丙烯酸类浆料节约成本20%~30%;烘干性能好,在浆丝时比用丙烯酸类浆料快15%~20%;吸湿性适中,无再粘性,浆膜在相对湿度70%时吸湿小于0.5%;绿色环保,可醇解又可水解,还可以光解,降解性能好,对环境影响小,经检测中心监测 bod/cod>0.3。本人在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了50%的时间。发明专利《发泡型聚酯浆料的制备方法》、《dty涤纶低弹丝上浆用水溶性聚酯浆料及其制备方法》等材料能证明。
|
邓小红
|
4
|
总经理
|
高级工程师
|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
主持本项目的整体技术研究、设备配套及产业化应用推广。实施节能短流程绿色退浆工艺应用,达到了缩短流程、节约原料、降低蒸汽用量的生产目标。创新性提出应用新型的低温、高效的印染前处理退浆助剂;循环优化和改进工艺,将退浆煮练和漂白两工序合二为一,同时降低蒸箱汽蒸温度(68-72℃)。经工艺优化创新,实现了只需一次网带蒸箱汽蒸处理,就能100%去除涤棉坯布上的杂质和棉籽壳,满足染色和印花的需要。通过退浆工艺技术创新和实施,大大缩短了工艺流程、节约原料使用、降低蒸汽用量;与传统工艺流程相比,采用退浆新工艺技术实现了节能30%左右。并将该项成果积极推广应用,加快了企业的快速转型升级和产品架构调整。本人在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了80%的时间。国标《棉本色布》、发明专利《一种印花机进布除尘装置》、《》等材料能证明。
|
史华刚
|
5
|
动力部
部长
|
工程师
|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
主持本项目产品的动力及采集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主持空压机机组安装电控螺旋阀精确控制空压机产气量,达到管理节能的目的;实时监测主要生产车间内的温湿度变化,提出以系统预警及时提醒工作人员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的保障了车间内部温湿度符合生产要求;实现对电网电源侧、负荷侧的电能信息数据实时采集和数据共享,监测各区域实时数据和日用电量,进行线损分析与负荷分析。本人在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了80%的时间。实用新型《一种控制浆纱机多台风机的电路》、《一种浆纱机浆泵的双控开关装置》、《一种快速整体抬升压棉螺杆的纤维压紧器》等6项专利材料能证明。
|
曾社平
|
6
|
质检部
部长
|
工程师
|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
主持本项目产品的质量控制工作。主持引进及创新多功能验卷机,实现验布、修织、卷装一体化,避免细旦高紧度生态家纺面料修织、打包出现折痕的问题,解决细旦高紧度生态家纺面料的修织问题,进一步完善新型粘纤本色布企业标准。本人在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了80%的时间。实用新型《无梭织机断经位置快速查找装置》、发明专利《》(受理)、企业标准《新型粘纤本色布》和《汉麻混纺本色布》等材料能证明。
|
周重旭
|
7
|
副总经理
|
高级工程师
|
湖北山特莱新材料有限公司
|
在本项目研究中完成了超紧度复合面料生产中的无pva上浆技术研究。在研究中创造性提出了发泡型聚酯浆料的制备方法。项目产品与传统聚丙烯酸类浆料浆纱后,相比较pva浆料有优异的粘着力,优良的成膜性,比丙烯酸类浆料节约成本20%~30%。烘干性能好,项目产品易烘干,在浆丝时比用丙烯酸类浆料快15%~20%;吸湿性适中,无再粘性,浆膜在相对湿度70%时吸湿小于0.5%;绿色环保,可醇解又可水解,还可以光解,降解性能好,对环境影响小,经检测中心监测 bod/cod>0.3。本人在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了50%的时间。发明专利《发泡型聚酯浆料的制备方法》、《dty涤纶低弹丝上浆用水溶性聚酯浆料及其制备方法》等材料能证明。
|
李洪盛
|
8
|
新产品研发技术员
|
高级工程师
|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
主持本项目的织造技术研究、设备配套等工作。对传统机织生产高紧度面料生产工艺进行创新,解决了采用超细旦纤维生产经纬纱均在80支及以上、总紧度85%以上的平纹品种、总紧度90%以上的斜纹品种、总紧度95%以上的缎纹品种等高紧度面料产业化生产,实现了同时引纬高达15根、经纬密度提升至1800根/吋2,总紧度110以上国际领先织造水平。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创新性提出复合组织设计、单纱自停等综合面料制造技术实现高品质纺织品的生产。本人在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了80%的时间。学术论文《》、《》,发明专利《旋转杆型假捻转子》、实用新型《喷气织机引纬系统的检测装置》、《综框高度调节工具》、《停经架中间高度调节工具》等材料能证明。
|
代爱明
|
9
|
布机车间主任
|
工程师
|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
探讨织机在线联网采集系统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该系统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数字网络信息技术和集成大数据,在所有相关设备上设置终端,将与设备有关的各项工作输入到网络系统中进行数据共享、分析和运算,为设备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最终实现设备管理数字化、网络化,设备管理方式从"人性化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变。织机在线联网采集系统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能使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可提高设备管理效率、织机效率以及产品质量,经济效益明显。本人在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了80%的时间。学术论文《织机在线联网采集系统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主喷嘴防磨片》、《储油式综框导轨》、《压浆辊电磁加压装置》、《一种喷气织机防滑导布辊》等18项实用新型能证明。
|
张五九
|
10
|
织造技术部技术员
|
工程师
|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
主持本项目的面料组织设计、上机工艺等工作。本研究项目对传统机织生产高紧度面料生产工艺进行创新,解决了采用超细旦纤维生产经纬纱均在80支及以上、总紧度85%以上的平纹品种、总紧度90%以上的斜纹品种、总紧度95%以上的缎纹品种等高紧度面料产业化生产,实现了同时引纬高达15根、经纬密度提升至1800根/吋2,总紧度110以上,国内外未有相关报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创新性应用多层布、异经异纬小提花等新型花型设计实现高紧度面料的生产。本人在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了80%的时间。学术论文《厚重型回字纹提花织物生产实践》、《竹浆纤维纱与聚乳酸纱交织物的开发》,发明专利《一种六层布织物的织造工艺》、8项实用新型《一种喷气织机综框高度调节辅助工具》、《一种喷气织机开口时间调节工具》等材料能证明。
|
杨 杰
|
11
|
精益生产部副部长
|
工程师
|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
探讨织机在线联网采集系统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该系统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数字网络信息技术和集成大数据,在所有相关设备上设置终端,将与设备有关的各项工作输入到网络系统中进行数据共享、分析和运算,为设备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最终实现设备管理数字化、网络化,设备管理方式从"人性化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变。织机在线联网采集系统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能使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可提高设备管理效率、织机效率以及产品质量,经济效益明显。本人在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了80%的时间。学术论文《莱赛尔特细号赛络集聚纱无pva上浆实践》,6项实用新型《一种宽幅喷气织机中支撑校正装置》、等材料能证明。
|
曹军政
|
12
|
设备信息化部副部长
|
工程师
|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
主持本项目的信息研究技术。创新性示范应用智能织造新模式,实施erp系统、在线联网监控采集系统及其综合集成,构建一体化管控信息平台,实现生产方式从“制造”向“智造”转变,消除传统织造车间用工多、管理难、效率低等行业痛点。本人在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了80%的时间。软件著作权《际华三五四二物资管理系统 v1.1》,中国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基于织造设备在线监测与erp系统的集成应用》、二等奖《织机工序在线监控采集系统在tpm设备管理中的运用》、三等奖《纺织各车间集中稳压供气系统》等材料可以证明。
|
王 慎
|
13
|
设备信息化部部长
|
工程师
|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
主持本项目的信息研究技术。创新性示范应用智能织造新模式,实施erp系统、在线联网监控采集系统及其综合集成,构建一体化管控信息平台,实现生产方式从“制造”向“智造”转变,消除传统织造车间用工多、管理难、效率低等行业痛点。本人在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了80%的时间。软件著作权《际华三五四二物资管理系统 v1.1》,中国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基于织造设备在线监测与erp系统的集成应用》、二等奖《织机工序在线监控采集系统在tpm设备管理中的运用》、三等奖《纺织各车间集中稳压供气系统》等材料可以证明。
|
刘 超
|
14
|
织造技术部技术员
|
工程师
|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
主持本项目的浆纱技术研究、设备配套等工作。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创新性应用水溶性聚酯浆料和低聚合度低醇解度浆料上浆技术等综合绿色制造技术实现高品质面料的生产。本人在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了80%的时间。学术论文《莱赛尔特细号赛络集聚纱无pva上浆实践》,6项实用新型《一种综框对齐调整装置》、《喷气织机异形钢筘修复拨刀》、《一种验卷机清洁布面装置》、《一种浆纱生产中疵点纱导出装置》等材料能证明。
|
成斌友
|
15
|
设计中心主任
|
工程师
|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
主持本项目的面料组织设计、上机工艺等工作。本研究项目对传统机织生产高紧度面料生产工艺进行创新,解决了采用超细旦纤维生产经纬纱均在80支及以上、总紧度85%以上的平纹品种、总紧度90%以上的斜纹品种、总紧度95%以上的缎纹品种等高紧度面料产业化生产,实现了同时引纬高达15根、经纬密度提升至1800根/吋2,总紧度110以上,国内外未有相关报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创新性应用多层布、异经异纬小提花等新型花型设计实现高紧度面料的生产。本人在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了80%的时间。实用新型专利《具有防护作用的断布装置》、《喷气织机引纬系统的检测装置》、《综框高度调节工具》、《停经架中间高度调节工具》等材料能证明。
等材料能证明。
|